课程概况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整合了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二级学科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新型基础性学科,是农科类、理科类、生物医学类等学科各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全面整合后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消除了重复脱节现象,强化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前沿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以基本理论为主线,通过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逐步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介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课程72学时,分上(32学时,2学分)、下(40学时,2.5学分)两个部分。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电势分析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化学科学的规律,理解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大纲
第六讲 酸碱平衡(上)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酸碱平衡移动
第三节 弱酸(碱)溶液pH值计算
第四节 缓冲溶液
第6讲 酸碱平衡(上)-单元测验
第6讲 酸碱平衡(上)-单元作业
第六讲 酸碱滴定(下)
第一节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一元酸碱的滴定
第二节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多元酸碱的滴定
第三节 二氧化碳对滴定的影响及混合碱的滴定
第6讲 酸碱滴定(下)
第6讲 单元作业(下)
第七讲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与转化
第三节 沉淀的溶解与沉淀滴定法
第七讲 单元测验
第七讲 单元作业
第八讲 配位平衡(上)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
第二节 配位平衡
第八讲 配位平衡(上)-单元测验
第八讲 配位平衡(上)-单元作业
第八讲 配位滴定法(下)
第一节 EDTA的稳定性
第二节 配位滴定的原理
第三节 配位滴定的应用
第八讲 配位滴定法(下)-单元测验
第八讲 配位滴定法(下)-单元作业
第九讲 氧化还原平衡(上)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三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第九讲 氧化还原平衡(上)-单元测试
第九讲 氧化还原平衡(上)--单元作业
第九讲 氧化还原平衡(中)
第一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二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三节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第四节 条件电极电势
第九讲 氧化还原平衡(中)——单元测试
第九讲 氧化还原平衡(中)——单元作业
第九讲 氧化还原滴定法(下)
第一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二节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第九讲 氧化还原滴定法(下)——单元测试
第九讲 氧化还原平衡(下)——单元作业
第十一讲 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光吸收定律
第三节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第四节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五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十一讲 吸光光度法——单元测试
第十一讲 吸光光度法——单元作业
第十讲 电势分析法
第一节 电势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 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第十讲 电势分析法——单元测试
第十讲 电势分析法——单元作业
预备知识
中学化学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王运、胡先文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
2.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董元彦、王运、张方钰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
3. 大学化学,傅献彩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黄墙蕾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浙江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