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科技考古(Archaeometry)的定义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古代实物资料,从中提取古代人类的活动信息,用以探讨人类行为、生产方式、生产技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结合的特殊边缘科学,是多学科综合技术的考古,各种方法互相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前沿科学已经成为考古研究,文物鉴定与保护等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研究成果对于增进和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发挥着重大作用。
例如,通过分析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指纹”特征,可以对高仿青铜器和书画进行真伪鉴别;通过研究青铜回火孪晶的特征,可以推测古代青铜器的热加工温度;通过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可以判断古代青铜器在制作中是否经过锻打或回火热处理;利用纳米技术,通过研究青铜器性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有望解决了古代青铜器“直接”测年的世界性难题。
本课程共八次课,通过主讲教师课堂讲授、观看录像、讨论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考古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与应用,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科技考古的定义与内涵、测年技术、考古中常用科学仪器与技术简介、几件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剖析、青铜器的锈蚀防护与真伪鉴别、古代字画的保护与真伪鉴别、古代玉文化与古玉的鉴别、古代丝织物和石质物的保护与修复等。
该课程获得教育部“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大纲
第一次课:科技考古-揭示古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的发展历程
科技考古-揭示古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的发展历程(授课PPT)
1.1 材料与文明(授课视频)
1.2 历史上的一些未解之迷(授课视频)
1.3 科技考古学(授课视频)
1.4 青铜和青铜时代(授课视频)
观看录像:越王剑、致命武器、兵工厂;国宝贾湖骨笛、宋代缂丝、乾隆彩釉解读
讨论:历史上的未解之谜
第二次课: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测年
讨论:考古测年讨论
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测年(授课PPT)
4.1 考古学年代概述(授课视频)
4.2 树木年轮断代法的原理(授课视频)
4.3 碳同位素测年法-14C断代技术(授课视频)
4.4 释光测年法(授课视频)
4.5 古地磁测年法(授课视频)
4.6-4.7 氨基酸消旋法与骨化石氟含量法(授课视频)
4.8 化学元素分析断代.(授课视频)
4.9 青铜器的直接测年(授课视频)
观看录像:谜中谜-汉朝睡美人和国家宝藏(故宫博物院篇)
期中测试-主观题
第三次课: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理化分析
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理化分析(授课PPT)
5.1 自然科学对文物、考古的贡献(授课视频)
5.2 文物的显微组织、形貌与结构分析技术(授课视频)
5.3 X-射线、中子射线照相技术(授课视频)
5.4 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其他方法(授课视频)
观看录像:1)金沙遗址出土古象牙;2)古代科技—战国青铜冰鉴;3)如果国宝会说话(13-25)
讨论:科技方法在考古和文物中的应用
第四次课:中国剑文化与古代青铜剑制作技术
古代青铜剑制作的关键技术(授课PPT)
2.1 中国的剑文化(授课视频)
2.2 名剑的核心技术(授课视频)
2.3 我们的初步研究工作(授课视频)
观看录像:《国家宝藏》(河南博物院篇)和《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1-12集
第五次课:几件古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
几件古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授课PPT)
3.1 秦始皇兵马俑铠甲丝的制作工艺(授课视频)
3.2 两件薄壁青铜容器的制作工艺(授课视频)
3.3 古代青铜器中加铅(Pb)的意义与加铅方法(授课视频)
观看录像:国家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和辽宁博物馆篇)
讨论:博物馆中的国宝
第六次课:中国古代玉器与真伪鉴定问题
观看录像:疯狂的真假宝玉和国家宝藏(浙江省博物馆篇)
中国古代玉器与真伪鉴定问题(授课PPT)
6.1-6.2 中国古玉及其时代特征(授课视频)
6.3 玉器的起源与功能(授课视频)
6.4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授课视频)
6.5 古玉的做伪与鉴别(授课视频)
作业: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第七次课:几种文物的鉴别与防护
几种文物的鉴别与防护(授课PPT)
7.1 几种文物的鉴别与保护(序言)(授课视频)
7.2 字画真伪鉴别与保护(授课视频)
7.3 石质文物的保护(授课视频)
7.4 考古出土丝织品加固(授课视频)
7.5 古代青铜器的真伪鉴别与保护(授课视频)
7.6 一件特殊商代青铜提梁卣的研究与保护(授课视频)
观看录像:国家宝藏(湖南省博物馆篇和上海博物馆篇)
讨论:其它文物的保护与鉴别问题
第八次课:青铜文物的科技保护
青铜文物的科技保护(授课PPT)
8.1 文物保护概览(授课视频)
8.2 科学诊病(授课视频)
8.3 全面治病(授课视频)
8.4 积极防病(授课视频)
观看录像:国家宝藏(湖北省博物馆篇和南京博物院篇)
预备知识
无
参考资料
1、王昌燧著:《科技考古进展》, 科学出版社,2013年03月
2、陈铁梅编著:《科技考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赵丛苍主编:《科技考古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李洋著:《炉捶之间:先秦两汉时期热锻薄壁青铜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1月
5、杨晶,吴加安著:《科技考古》,文物出版社,2008年
6、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编著:《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科学出版社,2001年
7、仇士华,蔡莲珍 著:《14C测年及科技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
8、王浩天主编:《文物保护修复理论与实践——金石匠学之路》,科学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