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网络素养,是指在互联网革命、社交网络革命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公民为建构更好的社交网络、获取更佳的网络资源、保持更理性的批判思维所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一般来说,媒介素养包括:媒介基本应用素养、信息生产和消费素养、网络交往和协作素养、网络社会参与素养,等。
本课程将探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如何建构世界,以及这种建构对媒介内容、公共舆论、政府决策、公众心理尤其是弱势群体权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课程试图探讨公民使用网络进行有效沟通、公共表达、公益动员、社会参与的可能。
本课程重视多元观点与宽阔视野,重点以鲜活的案例进行引入和探讨,并超越简单现象,试图帮助选修者建立必要的网络素养,从而懂得更加理性、成熟地使用网络。因此,这门课程不仅适合身处媒介化社会中的大学生们作为人文通识教育课选修,也适合所有网络社会中的公民来选修,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重要的教育意义。
课程大纲
第一周 互联网革命及其影响
1.1 互联网正在重塑世界
1.2 互联网对认识世界的影响
第二周 未来新闻业和未来受众
2.1 未来的新闻生产
2.2 未来的媒介组织
2.3 未来的受众
第三周 网络舆论:真实或虚幻
3.1 互联网舆论的特点
3.2 关于舆论的论争
3.3 怎样看待网络舆论的问题
3.4 公众能做什么
第四周 如何避免“刻板印象”
4.1 媒体中常见的刻板印象
4.2 媒体为何会有刻板印象?
4.3 如何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
第五周 互联网假新闻:辨识与应对
5.1 真假难辨的互联网假新闻
5.2 甄别、防范与应对
第六周 网络中的“煽色腥”
6.1 网络:无处不在的“煽色腥”
6.2 争议与讨论
第七周 新媒介与消费生活
7.1 新媒介与消费主义
7.2 消费主义与网络经济
7.3 合理安排你的媒介消费方式
第八周 新媒介与公民赋权
8.1 新媒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
8.2 公众如何借助新媒体寻求帮助
8.3 理性看待新媒介的赋权作用
第九周 新媒介与公益动员
9.1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倡导案例
9.2 新媒体对公益倡导的影响
9.3 如何进行公益动员与倡导
预备知识
作为一门通识课程,不需要选修者预先修读相关课程。也欢迎所有对网络社会的技术、问题、现象和趋势感兴趣的网民选修。
证书或学分
得分60分以上获得合格证书;85分以上获得优秀证书。
参考资料
“深度报道”视频公开课
http://www.icourses.cn/viewVCourse.action?courseId=ff80808148abfc560148b0ad375e01ac
推荐书目:
1.网络社会的崛起 曼纽尔•卡斯特 (Manuel Castells)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胡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9)
3.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新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 邱林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09)
4.连线力:中国网民在行动 平装 – 2013年9月1日,杨国斌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 李永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0)
6.新媒体事件研究 邱林川、 陈韬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1)
7.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 周裕琼 商务印书馆 (2012-06)
8.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平装 – 2014年4月1日,郑永年 (作者), 邱道隆 (译者)
9.网众传播:一种关于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国社会的新范式 何威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6)
10.《互联网的误读》,詹姆斯.柯兰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加)洛根著,何道完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9-1
12.网众传播——一种关于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国社会的新范式,何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1
13.《网络共和国》,作者:(美)桑斯坦 译者: 黄维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4.《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作者), 吴叡人(译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