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电工技术”是针对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本科学生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生本专业对电气工程知识的需求,介绍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电路仿真工具(Spice和Multisim)、电动机的原理及应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PLC)等。
课程大纲
第1讲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之一
1.1 电路变量及方向
1.2 基尔霍夫定律
1.3 电路元件
1.4 两种电源的等效互换
1.5 支路电流法
1.6 节点电位法
第2讲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之二
2.1 叠加定理
2.2 等效电源定理之戴维宁定理
2.3 等效电源定理之诺顿定理
2.4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3讲 电路仿真软件SPICE
3.1 SPICE电路文件
3.2 元件语句
3.3 直流分析与输出语句
3.4 子电路与模型语句
3.5 Aim-spice使用方法
第4讲 正弦交流电路基础
4.1 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3 纯电阻交流电路
4.4 纯电感交流电路
4.5 纯电容交流电路
第5讲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5.1 RLC串联的交流电路
5.2 交流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5.3 功率因数的提高
5.4正弦信号源与.tran分析语句
第6讲 电路中的谐振现象与频率特性
6.1 串联谐振
6.2 并联谐振
6.3 电路的频率特性
6.4 ac交流扫描分析语句及其应用
第7讲 三相交流电路
7.1 三相交流电源
7.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分析
7.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分析
7.4 三相电路功率
7.5 安全用电常识
7.6 用SPICE分析三相电路
第8讲 非正弦交流电路
8.1 非正弦周期交流信号的分解
8.2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8.3 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8.4 用Spice分析非正弦交流电路
第9讲 电路的过渡过程之一
9.1 换路定理与初始值的确定
9.2 过渡过程的经典分析方法
9.3过渡过程的三要素分析法
9.4 过渡过程的叠加分析方法
第10讲 电路的过渡过程之二
10.1 微分电路、积分电路与脉冲激励下的RC电路
10.2 含有多个储能元件的一阶电路
10.3 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10.4 用Spice分析电路的过渡过程
第11讲 磁路与变压器
11.1 磁场的物理量与磁性材料
11.2 安培环路定律和磁路的欧姆定律
11.3 交流铁芯线圈
11.4 变压器的结果与工作原理
11.5 变压器的额定值及特殊变压器
11.6 用SPICE分析变压器电路
第12讲 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12.1 Multisim主要窗口组件
12.2 电路图的编辑与测试
12.3 元件库
12.4 测试仪表
12.5 Multisim的分析功能
12.6 用Multisim分析电路举例
预备知识
需要具备电磁学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常系数微分方程等数学工具。课程中要用到电路分析工具软件和PLC软件,因此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常见问题
请问该课程的教材和辅导教材是什么?
教材是《电工电子技术与EDA基础》(上)段玉生,王艳丹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辅导教材是《电工与电子技术学习辅导》王艳丹,段玉生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请问实验指导书是哪本?
实验指导书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王艳丹,段玉生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在课程中介绍什么样的电路仿真软件?
电路仿真软件有多种,但是都是以Spice为内核的扩充版本。因此本书重点介绍Spice,并提供相应的免费应用软件供读者学习Spice使用。在掌握了Spice的基本内容后,将使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这个软件是商业软件,需要读者自行安装。另外,根据读者的条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基于Spice的电路仿真软件,如Tina或Pspice等。
为什么本课程要花一定的课时介绍Spcie?Spice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关系是怎样的?
Spice是电子设计自动化最基本的软件工具。本课程在讲完直流电路后便引入了电路仿真工具Spice,并在后续内容中采用“结合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Spice的基本知识引入到课程中,这样既可以避免冗长烦琐的讲解,又可将Spice和传统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更便于读者学习。
以哪种型号的PLC为例介绍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PLC)现在已是电工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本课程以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为介绍对象。因为不同的PLC产品在编程语句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多有类似之处,所以在掌握S7-200的使用方法后,读者很容易转向其他品牌产品的学习和使用。
课程中如何介绍Multisim软件?
Multisim是基于Spice的电路仿真应用软件。只有了解了Spice后才能用好Multisim。本课程对于Multisim着眼于使用。将会简单介绍其操作方法,但是需要读者自己多做仿真练习才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