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课程力求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1、在思维层面,要意识到存在思维局限与禁锢,促其质疑、突破既定的形式与限定的概念,明确逻辑与跳跃性思维同样重要。2、在知识与认识层面:比较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论,大知识量大信息量的开拓视野。3、在能力培养层面: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更加主动的面对设计命题,培养其应变反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考能力、研究转化创造等能力。
课程内容:
1、理论讲授:包括对于“设计”概念定义;“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针对规则及系统程序的“格律设计观”;艺术工学与设计几何学;图解思考方法的讲解与训练,包含头脑风暴、曼陀罗法、思维导图等;研究型设计的方法;设计心理学、传播学等设计理论;分析法的介绍与训练,包括回溯法、演绎法等;设计管理与规划等内容。
2、课后作业:设定主题定向信息收集、概念分析、方法总结、结合实际设计主题进行实验性再设计。
3、课程讲授关键点:(1)设计思维中的理性与感性、逻辑思维与跳跃思维(2)研究型的设计(3)格律设计观——针对规则设计方法(4)系统设计思维与方法(5)跨学科与跨领域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课程大纲
第一课 设计与设计师(上)
(1)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形式符号的反思
(2)对于“设计”、“传达”、“研究生”等概念的反思与解读
(3)设计师素质与设计评判标准
第二课 设计与设计师(下)
(1)设计面对的问题
(2)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科技进步与社会审美变迁对设计发展的影响
(3)创造价值的设计—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课 格律设计观(上)
(1)“格”与“格局”
(2)“格律设计”原理
(3)案例分析
第四课 格律设计观(下)
(1)不同的设计格律催生不同的设计形式
(2)格律设计的研究方法,以“汉字设计新研究路径”为例
第五课 设计思维与方法的教学案例分析
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提取设计思维与方法,应用于设计实践的训练
第六课 设计思维与方法的概念梳理与分析
(1)“思维”与“设计思维”
(2)“方法”与“方法论”
(3)心理学、传播学与设计思维
(4)思维导图、图解思考
第七课 设计思维模型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设计思维模型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视频】
结课作业提交通道
第八课 设计哲学·格物致知行合一
2018新增课时
结课寄语
常见问题
教材和参考书是什么?
讲义:《设计思维与方法》陈楠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参考书:《包豪斯》[英]三联书店、《造型的诞生》[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图形想象》辽宁美术出版社、《头脑风暴-世界最佳创意思维培训教程》[美]金城出版社、《汉字的诱惑》陈楠,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