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李任飞:国学搭上MOOC的花式玩法

MOOCer2016年1月14日 14:17
百家讲坛李任飞

来源:中国大学MOOC 师说MOOC第二期

2016年1月9日,由百家讲坛名师、《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主讲老师李任飞发起并赞助的“劝课大赛”活动圆满结束,这位年过半百的大学副教授,初次尝试MOOC就玩出了其他老师没玩过的新花样。从百家讲坛讲晏婴到中国大学MOOC讲管仲,李老师做了哪些革新性的尝试,近期这位在西南交通大学任教20多年的老师接受了中国大学MOOC记者中M君的电话采访,畅谈MOOC的特征及优缺点,以及国学搭上MOOC后的花式玩法。

采访时间:2015年12月23日 17:30-19:00
采访嘉宾: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百家讲坛名师李任飞
采访形式:电话采访
采访记者:中国大学MOOC特派记者祁梦真,以下简称中M君。
采访专题地址:http://www.icourse163.org/topics/lirenfei/

《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课程直达

【采访人物背景介绍】
1、李任飞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的角色:1963年生,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81级电信系硕士毕业,1988年25岁时到西南交通大学任职,这也是他毕业第一份工作。祖籍山东,出生在沈阳,求学在北京,工作在成都。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做国学管理类研究及服装文化研究所的相关工作。
2、李任飞作为百家讲坛讲师的角色:《名相晏婴》(2014年6月播出)7集节目主讲人,交通类大学老师入驻百家讲坛的第一人。2012年因偶然原因被百家讲坛联系上,之后经过资格审查关、讲课魅力关、选题关、大纲关、试讲关等5关后,才在2013年2月-7月进行录制。
3、李任飞作为管子文化研究者的角色:虽理工男出身,但因缘际会下,1993-1994年接手校产企业管理工作,学习管理相关知识时偶识管子,非常敬佩,之后一发不可收拾,通过收集各种资料研究管子管理思想,后又结合企业培训的实践,同时也得到了山东管仲纪念馆等的帮助,20几年的倾心研究,最终成为了管子文化研究者中的佼佼者。
4、李任飞作为培训名师的角色:十几年来为学校举办的各种政府培训班、总裁班、中高层领导班等讲授课程,同时也被众多企业邀请进行管理培训,培训课程主要以管仲的管理思想为核心,并辐射到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等。

【正式采访问答整理】

MOOC的特征及优缺点

中M君:加入MOOC的契机:第一次是如何知道MOOC的?您的这门课在怎样的契机下制作成MOOC的?

李任飞:这门课是在7月底8月初花了四天三夜录制完的。第一次知道MOOC是我在两三年前,在一次培训过程中有学员问我,“李老师,你这个课程有没有上MOOC”,这时我才了解到MOOC。这个学生告诉我了MOOC的好处,他说,“MOOC上老师讲课很干净,不会内容不够故事来凑,学习起来更高效。”总之,我是两三年前了解到MOOC, 但当时国内MOOC还比较少所以也就没有过多关注。

直到今年,我给西南交大做一次中层干部的培训,当时教务处的郝处长也在,她对我整个课程的内容和效果都很看好,就问我能不能做成一门MOOC,就这样在学校的支持下做成了MOOC。简而言之,就是学校领导一直在关注MOOC这件事,而我个人也是原来有这么个印象,所以也是一拍即合。

中M君:您应该也接触过普通的网络公开课,你认为MOOC与普通的网络公开课有何区别?

李任飞:我感觉MOOC是踩在传统课堂和公开课之间的,传统课堂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学生人数是有限的,而网络公开课没有时间、地点、人数等限制,也没有考试、小测验等的安排,学校效果的保障上差一点,而MOOC必须按照老师安排的节奏学习,参加考试拿证书,所以说,MOOC既有互联网的开放性,能接纳更多学习者,把整体学习量放大,同时也带有一部分传统课堂的规范性,这是比较好的。

中M君:那MOOC视频与百家讲坛视频又有何不同呢?

李任飞:百家讲坛是个系列讲座,它是以历史事实为载体讲述的是主讲人个人的看法和感悟,带给民众生活智慧;而MOOC主要以知识体系的传播为任务,老师发挥自己的观点少一点,知识体系的传播多一些。

第二个,百家讲坛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模式,老师在形式上发挥的余地小一些。比如老师站的地方,是画好了线的。很多上百家讲坛的老师线下课讲得很活,上了百家讲坛上风采也有不如平时的。但MOOC因为刚兴起不久,所以还有巨大的创新空间,你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考虑,形式尽可能灵活,只要是学习者喜欢的形式都可以尝试,这是MOOC我最喜欢的地方,老师的精彩东西都能通过自己的创造表达出来。

中M君:您现在也还在进行线下授课,相较于线下授课,MOOC的教与学有什么优缺点?

李任飞:第一个优点,人数可以迅速的增加,很多老师一辈子可能也教不了一次MOOC的学生人数,比如很多专业课老师,一个学期50人,你教30年,也才1500人,还不够MOOC的一个零头,覆盖面大这是个巨大的优点;第二个优点,就像之前说的,我的那个学员告诉我的,讲MOOC我们要把课程尽可能讲得干净,不要掺杂一些无关的、杂耍的东西,这点跟线下授课不一样,很干净,这样学习效率就会高;第三个优点,MOOC是随时都可以看的,只要是参加学习并在学期之内,提前一周看或者晚一周看都可以,有一定的学习自由性。还有很多很明显的优点就不再赘述。

缺点嘛也是有的,我遇见的情况,比如有的学员听到一个地方有疑问了,就马上在讨论区提出问题,但其实他如果往下听一分钟,可能就有答案了。然而他问了你能不回答吗,不回答学生的体验就不好,但回答了就养成了学习者不愿意思考的习惯。

还有一点是对老师的考验,并不能说是缺点,MOOC要求老师对他的知识体系的掌握更高了。因为MOOC的学生什么水平的都有,不像是教大学的一个班,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都是具有一定基础的,而现在MOOC面对的学员大到六七十岁,小到十多岁(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学MOOC),年龄差范围大,从事职业多,社会职位也不同,提出的问题就千奇百怪,如果老师对知识体系掌握的不好,有可能会应付不了。比方说,我的课程里面就有很多高手讨论管仲的问题,有一些人还匿名,我猜可能是同行,总之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

就包括我自己准备这个MOOC也准备了一个月,按理说,我这个课在全国也讲了几百场了,但为了给主要是大学生的群体讲MOOC,我重新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整,绝不敢掉以轻心,保证提的每一个故事,每句话都要有出处。

做MOOC是个系统工程

中M君:据观察,您的《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课程是经过视频团队精编制作的,您除了担任主讲老师外,还做了哪些工作?

李任飞:整个视频制作团队是学校安排的,我跟他们合作起来也非常满意,在成都是四天三夜的讲课,摄制团队还有去山东管仲纪念馆取外景。

做MOOC是一个系统工程,老师讲MOOC只是一个小部分,还需要跟大伙商量怎样把这个课程通过系统方式表达出来。

首先,从课程内容,我来把握,怎么分章分节,怎么吸引大学生,让大学生感兴趣。

其次,呈现的方式,第一个是关于背景(板),我跟当时技术团队开了几次会,讨论这个背景(板)到底该怎么做。一不能是单纯复古,如果直接用古代的建筑、古代的画面的话,大学生不见得愿意看,缺乏现代意识,因为这门课也是现代管理的课,所以现代的元素也还是需要的,但是光是现代也不行,还要有传统元素,这两个要结合进来。所以,最终你看到的那个桌子和后面背景板的基本结构呢,主要是从古代建筑中的斗拱抽象出来的。而因为西南交大也是以铁路建设为主体的,跟建设工程相关,也是对这个的一种体现。

第二个关于讲台的色彩,一个是蓝色,一个偏紫色的,这是有讲究的。蓝色,是现代科技色,西南交大的logo也是蓝色;而紫色呢,齐桓公当时很喜欢这个颜色,由于他的带动,整个齐国穿紫色成为一种潮流,这个潮流后来影响了整个华夏,于是有了紫气东来、以紫为尊的观念。

至于讲台的数量,我们安排了两个讲台。如果只有一个讲台,课堂活跃度就差了,因为录制的时候对面也没有学生,老师如果就在一个地方站着,时间久的话学习者很容易困倦,所以老师必须要调整姿态,所以我们做了两个讲坛,有四个位置,其中那个高的讲台,上面放了一个小动物那个,一般我是在讲结论性内容的时候会走到那里,而其他三个位置则是讲故事或其他内容的时候。

背景上是用了管仲的一些故事线条,这样大家会觉得我在讲解的后面是有背景的,是有很多内容支撑的。有学员就在讨论区询问老师那个背景板上是不是什么什么故事。这些都能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

另外,整个录制的过程要求全程必须要看摄像头,这对老师也是一个考验,刚开始看摄像头的时候可能说不出话来,思路会乱,一不小心就会看到人脸上。但我觉得这个很有必要,现在很多所谓的网络公开课都只是传统课堂的复制和再现,就是拿着摄像机把老师上课的场景拍下来,这样当然很好,老师能把气氛讲活,但这样会有一个问题,MOOC的学员有时会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镜头只出现了老师,而现场是老师在跟另一个学员讲课,但MOOC学员看不到这位同学,如果是看着老师和现场同学两方,那信息上可能接受的还比较充分,但如果只看到老师看不到同学,信息肯定会有损失。所以MOOC的老师还是有必要全程看摄像头,这样跟屏幕前的MOOC学员才会有交流感。

另外,包括服装也有讲究,穿什么衣服也很重要。如果我穿非常传统的中式服装,跟百家讲坛那样,那可能很多同学都不愿意看了,年轻人可能接受不了,所以为了照顾这个群体,我就选了一个衬衫,带有一点点中式的味道,同时看起来又是现代的。

甚至音乐这个地方我们也花了心思。当时做课的时候我们就在想这个课的影响力能有多大,按照我在百家讲坛讲名相晏婴时,收视可以达到1500万人,这意味着讲管仲,体量也应该有1500万人感兴趣,所以如果是要面对这么庞大一个群体的话,我当时就想我们的音乐选择就不能马虎。所以我们就自己专门找人做了原创音乐,最终呈现的整个音乐都是原创的,包括最后“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一句话唱词也是专门找歌手唱的。我觉得眼前中国的MOOC这个体量还不够,将来很可能一门课就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关注。

以上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我跟团队反复切磋的结果,团队这边是年轻人居多,从片尾花絮里面也可以看出,年轻人受现代的教育比较多以后,他们对传统的理解和把握都是不足的,后来经过多次沟通后他们也逐渐理解并进入角色,最后出来的成品我基本上也很满意。

中M君:相较于一些MOOC只是用录屏软件录PPT及用话筒收录语音而言,您为何花费这么大力气来制作这样的MOOC视频?

李任飞:可能大家对于讲一个MOOC的看法不同,我要做一个MOOC就要呈现一个我自己认为的最好的效果。虽然我可能对MOOC本身怎么玩了解的没那么深,但我也毕竟有多年教学经验,在很多课堂上都走过来,我大概能够知道什么样的课程形式能把我这门课做好。我认为,既然做一次课就要做到最好。

学生本身在网络上看这个东西,屏幕比较小,视野里面会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所以如果老师再一直不动,外面只要有一点动静,他的视线就可能被抓过去了。因此就需要屏幕里面有动感。

所以我们就构建了很多元素,一是不断变化很多场景;二是老师眼神直视镜头,这样与观众有交流感;三是我随时都有手势,画面有动感;四是课程内容里有诵读,我想一定会有一部分人喜欢诵读;再加上还有片头,中间有音乐,结尾有片花, 还有一句唱词,整个这些都可能成为吸引别人关注的原因,学习者对这些可能意识不到,但可能就是因为某个细节就喜欢了。

承接百家讲坛传播国学

中M君:一般而言,娱乐快消型信息很容易瓜分掉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有人认为国学在经历了短暂的国学热后也出现了式微的局面,百家讲坛也一度传出要早末位淘汰的传闻,您认为MOOC有利于挽救国学的颓势吗?

李任飞:首先有一个概念要跟大家澄清一下,百家讲坛节目本身从电视的收视率上来看可能呈现出来一个式微的状态,不如原来那么火爆了,但这里面有一个误会,第一,因为现在媒体的种类多了,尤其是网络媒体加进来以后,分掉了百家讲坛相当一部分的观众,很多人是在网上收看百家讲坛,其实百家讲坛在央视的网站上排名一直排在前列的。所以,整个的总量并没有下降,反而是增加的,只是这个节目在电视上的收视下降了,因为大家在其他地方看了。这也说明前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国学的普及是有成效的,太多的人已经有了学国学的意识了。

第二,最近几年百家讲坛出现的非常具有星味的老师也少了,大多数老师变得越来越平实,特点没有原来那么鲜明了,这点也可能是带来大伙的关注不足的原因。

当然可能百家讲坛自身也跟许多老牌节目一样,也有需要自身完善的地方。恰恰MOOC这种形式实际上对于推动国学是非常有帮助的。百家讲坛讲的国学一般是系列讲座,讲座一般都会按照一个老师的基本立意来安排内容,而不是按照一个知识系统来讲解,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人希望知道这个事儿到底是怎么个事,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看这个事儿,而不是想了解老师个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事儿的。在MOOC上讲是以知识体系为主,里面加入一些老师的个人观点。但百家讲坛却不同,更侧重主讲人的个人感悟。比如于丹解读论语,《论语》只是一个依托,一个媒介,一个供老师剖析的版本而已。

我觉得前几年经过百家讲坛的推动之后,大伙对国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所以大伙才会想要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去了解,这时MOOC恰好符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中M君:面对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您是怎样有效管理以及与他们互动的?

李任飞:很多老师课开了以后,学生提了十几二十页的问题,一个都没回答,我这块儿呢会尽最大努力去解答,现在看来我也挺享受这个了。我觉得在课程讨论区讨论的过程,是对教学内容的很大丰富,因为大伙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至于有效管理的话,我会进行一些常规的论坛管理,包括对讨论区的内容做一些梳理,做一些热门话题之类的,有时候也会发一些要求之类的给大伙,但这些都是很常规的管理方式。

中M君:那您是每天都有固定时间来回复学生的提问,还是随时随地?

李任飞:现在手机都方便了嘛,手机登陆了随时就可以看,如果是不需要查资料的,我就直接回答了。不过管理讨论区也的确是花费了不少时间。

驻课——管子富民思想

中M君:您的《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课程还创造了名师“驻课”的形式,能介绍一下这种驻课的实现方式吗?

李任飞:今晚(采访当晚是2015年12月23日)上过中央电视台《东方名家》节目的安德义老师就有一次驻课答疑。是这样的,我这门MOOC讲的是管仲,他是一个比较奇特的人,他的思想跟大家印象中的传统的东西不太一样,可能有些人,尤其是很多原来对国学认识不足的人可能学完之后就偏了,这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所以我这里面增加了不同人的视角。今天安德义跟大家介绍《论语》,而之前还有也上过百家讲坛的复旦大学的姜鹏老师讲《资治通鉴》。总之,“驻课”就是从不同角度看管仲,再从管仲向外延伸,把大家的视野打开,这也是为了给那些真正想要学习的人更丰富的历史知识。

中M君:那么“驻课”一般有哪些形式?是在课程讨论区还是在微信群?

李任飞:简单的形式,驻课老师一般是在讨论区,做法是首先发一篇文章,讲一下他的主讲内容和他的看法,然后学员会在文章下面跟帖提问,老师会集中或抽时间回答。

不简单的形式是在微信群里做微讲座,这样比较实时,老师不是用语音,而是用PPT图片或者文字来发他的讲座内容,学员可以在微信群提出问题,老师实时作答。

像安德义老师既有在课程讨论区每天发“国学早点”,也会像今晚一样在微信群里面跟大家交流。

中M君:互联网让这种驻课形式得以简单实现,以往想要让天南海北的老师聚集起来教一门课很难,而这种驻课对于MOOC学习又有何好处呢?

李任飞:我讲的是管仲,而管仲的思想则是“以人为本”和“富民”。同样我也要让我的学员不仅仅学习管仲有收获,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有很多其他的收获,相当于学识上富裕起来。所以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或驻课老师的发帖我就提供在那儿,有时间有兴趣的就可以去学,肯定会增加这个课程的凝聚力。

这是一种对MOOC的形式上的创新,这次的“驻课”是过程进行中想到的,所以安排起来还是有些紧张,以后的话可能更常规,更早的邀请一些名家,这些名家准备也会更充分,从时间或各个方面的保障性也会更好,可能从一开始就能安排得很有序。这次我也是临时找了这些朋友,跟他们说中国的MOOC有怎样的意义,他们也都答应了。

劝课——为了提升GDS

中M君:看来大家都是对MOOC这种形式很认可,很支持。接下来再来谈谈你提出的GDS的概念,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李任飞:GDS,我是从GDP这个词延伸而来,这里的G和D都是原来的英文单词,而S则代表Study,基本意思就是“国民学习总量”,我认为它是一个基础,什么的基础呢?创新的基础。对应而言,还有一个词,就是GDC,这里的C是Create,基本意思是“全民创新总量”,恰恰国家又提倡万众创新,而创新就有利于优化GDP结构。

所以GDS到GDP是一个连贯的概念,有了GDS,才有GDC,才会有利于GDP。但对于中国大学MOOC来说,工作的重点就是提升GDS,增加中国人学习的总量,这是中国未来创新发展的基础,未来也会有利于GDP。

中M君:这么说,要提升GDS,让更多的人来学习,这可能就是您发起劝课活动的一个原因?

李任飞:在接触MOOC以后,我也有很多感受,第一是要把课程讲好,把“驻课”做好。很多老师认为课程录制完往线上一放就万事大吉了,最多跟线下课堂一样安排一次答疑、考试啊啥的,对于他们来说前面的备课、录课时间占到了80%,但对我来说是反过来的。我认为一个老师从备课到录制在MOOC上来说应该占到小于一半的比例,应该还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后期工作当中,这个后期工作就包括了在互联网上的互动,我前些年也讲过网络的课程,当时讲过“网络没有互动,网站将会怎样”这个话题,同样如果说咱们的MOOC网没有互动,课程就看起来就会比较死板。

第二,传播这个课程也需要老师投入和身体力行,因为对我来讲,我体会最深,我在百家讲坛上讲《名相晏婴》时有1500万人看,但在MOOC上目前还只有几万多人看, 很显然都远远还没达到真正的上限,所以我肯定要做好传播。做一次课程,学校花了钱,网站也给我提供了时间、空间,也支持我,我就想应该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课,这是第二个开展劝课的目的。

前面的“驻课”是为了让课程内容更丰富更坚实,后面的“劝课”是为了让更多人来看,这两个是一个连贯的思路。

中M君:那劝课活动的奖金方面是怎样准备的?您自己会准备一部分?

李任飞:活动经费方面,整个活动的奖励不止1万元,第一名是1万,我是有所准备的,一方面我出一部分,另一方面是有一些朋友赞助,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劝课活动。

我是这么看的,一个人呢,人生中有三大遗憾,一是没考上大学,二是没考上名校,三是没碰到名师,这三个遗憾在中国大学MOOC上都解决了,我亲身参与进来以后深刻体会到这些好处,这些天我内心是非常激动的,我觉得这么好一个平台和学习方式,一定要尽可能多得告诉别人。所以我的劝课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课程,另一方面这些人了解完我的课程后也不会马上就走了,他们也会关注其他老师的课程,也给其他老师带来了人气。

通过被劝课的朋友也了解到,绝大部分人都表示感谢,认为中国大学MOOC这个网站太好了。你说这样一个给社会带来了这么大便利和好处的东西,我为什么不推广呢。

中国目前很多是低头族嘛,他把手机用来干嘛,一般用来打游戏、看电影、聊天,手机既然离不开了,能不能腾出一点时间学习MOOC呢。所以,我们的劝课口号里面讲了:“每多一次学习,生命就多一份能量;每多一人学习,中国就多一份希望。一次劝课也就几分钟时间,但是你有可能成就一位英才。”实际上劝课的规模大了,学习总人数达到几十万几百万人以后,这里面肯定会有一些人会成为国家栋梁,从大的方面考虑,对于我这个年纪、从事教学这么长时间的人来说,这个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从国家大义民族大义来说,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我也一定会去做。

中M君:我注意到劝课活动并没有以用户的完成作为考量方式,而是只以报名参与课程的数量来计算,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为何不计算用户完成率?北大的李晓明教授也说不应过分关注完成率,您赞同吗?

李任飞:是这样,首先第一步得有人来,把好处讲够,不管是用什么办法让人进来,进来以后自然而然就有选择,有的对我的课感兴趣,就会看我的课,有的对别的老师的课感兴趣,那也没关系。所以第一步是数量,在数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有一部分人停留在我的MOOC上,或停留在中国大学MOOC上。

第二个关于用户完成率,有几个问题,一是咱们MOOC一周发布一次,这样的安排有这样的好处,但也必然带来另外一面,不便利,我一般到某个网站学习都会选择即将结束的课程学习,我会集中一天时间把它学完,而且我这个学习也不是要拿证书的,我只是听听课。但如果我想要看信科的时候还要等,等一等兴趣就被冲淡了。因此MOOC这种形式,不是想要拿证书的人就不那么容易完成。所以,不能够不关注完成率,但也不能过分关注完成率。

中M君:据观察,您非常注重MOOC讨论区的互动,还会精选每周的热帖,对于有些人诟病MOOC的额互动性比实体线下授课差,您怎么看?

李任飞:我觉得都是各有优缺点的。现实中也只有集中的答疑课或上课才有互动,但在网络上你愿意互动随时都可以的,所以互动的条件,互联网更加便利;而且在网络上是用文字表达,可能更精准,比起现实中用语言来说没那么随意,老师回答也是用文字,也不会那么随意。当然这也会有累人的地方,比如网络上讨论一个问题, 大家不再一起,可能10分钟才会明白各自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但面对面的话,有语气、语调、身体语言等做辅助,彼此理解会容易一些。

不过将来网站可能也会改善,加入语音对话功能等等,我认为互联网的互动性上是没问题的。关键还是看老师是否愿意抽出时间去互动。

中M君:最后请总结一下您对MOOC的看法和经验吧。

李任飞:第一,从开始进入MOOC以来到现在,我一直都是很激动的。中国大学MOOC这个平台太好了,既能够弥补求学过程中的三个遗憾,又的的确确能改善你的学习,提升GDS,进而影响GDC,最后影响GDP,这是每个教育网站、每位教育者,乃至教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内心是激动的,有兴趣把中国大学MOOC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受课程的熏陶,无论是对他以后个人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是一种帮助,说大一点,对国家也是有益的。
第二,我们做这个MOOC,首先课程本身要做好,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多方的考量,希望它是一个系统呈现给别人的课程,不至于因为某一个环节的疏漏,影响了别人的观感,进而影响学习的心情,尽可能使他感觉更容易接受,或者说更完美一些吧。

同时我也认为一门MOOC的上线仅仅是工作的一小步完成了,后面的“如何跟学员互动”、“如何推广让更多人学习这个课程”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这里面我们就引入了“驻课”来加强内容,同时引入了“劝课”的活动来提升大家的关注度。既然学校花了钱,既然教育部投入了这么大人力财力,肯定是希望能够扩大影响,希望为整个中国的文化、学习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发动劝课,也是为了配合国家、配合教育部的要求来做的。

至于MOOC到底怎么玩才能玩得比较好,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有不同的方法,我在中国大学MOOC上也看到了很多老师精彩的课程,有些老师讲课很有风格、特点,有些老师讲得很灵动,很现代我也很喜欢,都需要学习,大家可以在这里面取长补短。

(特别感谢中国大学MOOC供稿)

分享给小伙伴 ►

千万首歌曲。全无广告干扰。
此外,您还能在所有设备上欣赏您的整个音乐资料库。免费畅听 3 个月,之后每月只需 ¥10.00。
Apple 广告
声明:MOOC中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发布之课程均源自下列机构,版权均归其所有,本站仅作报道收录并尊重其著作权益。感谢他们对MOOC事业做出的贡献!
  • Coursera
  • edX
  • OpenLearning
  • FutureLearn
  • iversity
  • Udacity
  • NovoEd
  • Canvas
  • Open2Study
  • Google
  • ewant
  • FUN
  • IOC-Athlete-MOOC
  • World-Science-U
  • Codecademy
  • CourseSites
  • opencourseworld
  • ShareCourse
  • gacco
  • MiriadaX
  • JANUX
  • openhpi
  • Stanford-Open-Edx
  • 网易云课堂
  • 中国大学MOOC
  • 学堂在线
  • 顶你学堂
  • 华文慕课
  • 好大学在线CnMooc
  • (部分课程由Coursera、Udemy、Linkshare共同提供)

© 2008-2022 CMOOC.COM 慕课改变你,你改变世界